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酸荞子怎么弄好吃,以及酸荞子的做法对应的知识点,文章可能有点长,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,增长自己的知识,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
主料:五花肉500克,雪菜150克。
辅料:老抽10克,食用油300毫升,香葱15克,生姜10克,黄酒50毫升,香菜5克,八角2粒,腐乳
(红)2块,白糖10克,十三香3克。
步骤:
1、将五花肉清洗干净,五花肉和姜片、葱段少许黄酒、清水一起入锅,煮至猪肉断生。
2、捞起沥干水分,用牙签在肉皮上插洞孔,在肉皮上抹上老抽,晾干备用。
3、锅内放入油,油热后将肉皮的一面放入锅中,炸至肉皮变成棕红色和起了小泡,翻个面稍炸一下。
4、待凉后,切成薄块。
5、肉皮朝下,码入碗内,面上放上八角、香菜、姜片。
6、腐乳取出碗里用勺子压碎。
7、加入黄酒、白糖、食盐、十三香拌匀。
8、雪菜清洗干净。
9、把酱汁淋入肉碗内,然后雪菜放在面上,入高压锅压蒸30分钟即可。
10、30分钟后出锅用碗扣住盘子翻转过来扣肉做好了。
工具材料:
荞头1斤,酸醋1勺,盐、白糖适量。
操作方法
01
把荞头的须葱煎去。
?
02
然后洗干净沥干水份。
?
03
放置瓶子里。
?
?
04
用锅装适量的水煮沸,然后晾凉。
?
05
把凉开水倒进瓶里。
?
06
加1勺酸醋,2勺盐,适量的白糖盖好盖子放置阴凉的地方。
?
07
1个星期左右,酸酸甜甜的荞头就做好了。
?
?
苗族主要的风土人情如下:
1、文化:
苗族有自己的语言,苗语分三大方言:湘西、黔东和川黔滇。1956年后,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。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,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。
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,以狩猎为辅。苗族的挑花、刺绣、织锦、蜡染、剪纸、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,驰名中外。其中,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。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,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。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,尤以情歌、酒歌享有盛名。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。
2、习俗:
苗族十分注重礼仪。客人来访,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,若是远道来的贵客,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。吃鸡时,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,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。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,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,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,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。如客人酒量小,不喜欢吃肥肉,可以说明情况,主人不勉强,但不吃饱喝足,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。
3、婚俗:
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。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;举行婚礼时,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,主婚人还要请新郎、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。
4、服装:
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,男子多用布包头,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,尤其是盛装,极为精美,花饰很多,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,故名“百褶裙”.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,古色古香,异彩纷呈。妇女擅长纺织、刺绣、蜡染,工艺十分精湛。
5、食俗:
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,均以大米为主食。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。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,味道更为鲜美。肉食多来自家畜、家禽饲养,四川、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,有“苗族的狗,彝族的酒”之说。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,多是茶油和菜油。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,有的地区甚至有“无辣不成菜”之说。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,常见的蔬菜有豆类、瓜类和青菜、萝卜,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。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,酸汤家家必备。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,放入瓦罐中3-5天发酵后,即可用来煮肉,煮鱼,煮菜。
苗族的食物保存,普遍采用腌制法,蔬菜、鸡、鸭、鱼、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。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,统称酸坛。苗族酿酒历史悠久,从制曲、发酵、蒸馏、勾兑、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。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。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。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。典型食品主要有:血灌汤、辣椒骨、苗乡龟凤汤、绵菜粑、虫茶、万花茶、捣鱼、酸汤鱼等。
6、节庆:
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,崇拜自然,祀奉祖先。节日较多,除传统年节、祭祀节日外,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。如:吃鸭节、吃新节、杀鱼节、采茶节等。过节除备酒肉外,还要必备节令食品。
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,历时
三、五天或十五天。年前,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,除杀猪、宰羊
(牛)外,还要备足糯米酒。年饭丰盛,讲究“七色皆备”、“五味俱全”,并用最好的糯米打“年粑”。互相宴请馈赠。杀鱼节多在江边,由妇女带上饭、腊肉、香肠等酒菜,只要捉到鱼,即燃起篝火,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。“祭鼓节”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,十三年一大祭。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,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,跳芦笙舞,祭视先人。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,以求增进感情,家庭和睦。
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“五溪”地区,即今湘西、黔东等地。在中国古代典籍中,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,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"南蛮"的氏族和部落。
荞粉,中国贵州省的一道名小吃,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一道小食。全省各地均有荞凉粉,但以安顺和毕节荞凉粉最具特色。荞凉粉是用荞麦打去壳,干磨成粉按1:4的比例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,下锅用微火慢慢边煮边搅,煮熟冷却而成。
做法
以荞麦磨浆,熬制后冷却成固体,切成小块,浇以腐乳,红油、蒜水、姜水、葱花、炸黄豆、脆花生用竹叉搅拌食用。
做法一:
荞粉
1、乔面淀粉和水的比例大约是1比6,锅里倒入一杯乔面粉,再倒入1杯清水,先把乔面粉搅匀,最后再倒入剩下的5杯水。
2、放在炉子上加热,同时用筷子往同一方向划圈,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慢一些
(不然会比较累),当绿豆水开始冒泡泡的时候,划圈的速度就要快一点了
(还要小心别让溅出来的泡泡给烫着),大概搅拌1分钟左右,看到泡泡破裂的地方程半透明状,就可以关火了。让其自然摊冻。
3、将自然摊冻的凉粉放入冰箱冷藏几个小时,然后随自己的喜好,用刀切成各种形状,装入碟里,再调上自己喜欢的味道,就可以吃了。
提示:切凉粉的时候,刀要时不时地沾点凉开水,以防粘刀
做法二:
荞粉
原料:荞凉粉300克,酥黄豆20克,酸萝卜20克,大头菜粒、炸花生米适量。
调料:红油、麻油、花椒油、酱油、醋、味精、姜汁、蒜水、芜荽、葱花等适量。
制作方法:拌。将荞子去壳,磨成粉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,荞粉与水的比例为1:4,入锅用微火搅熟倒入盆内冷却成荞凉粉,然后将荞凉粉划成小菱形块,摆于盘中成菊花形状,放入酥黄豆、炸花生米、酸萝卜、大头菜、芜荽、葱花等。用小碗放入红油、麻油、花椒油、酱油、醋、姜汁、蒜水、味精等调料兑成汁,淋在荞凉扮上即成。
风味特色:辣香爽口,生津解暑,清凉降火。
技术要领:荞粉与水的比例必须准确,明矾水不能过多。
做法三:
原料:荞凉粉300克酥花仁、酥黄豆、香葱花、姜米、蒜泥、精盐、味精、白糖、醋、豆豉酱、芝麻酱、豆瓣油、红油各适量
制法:用波纹刀具将荞凉粉切成薄片,码入盘中,淋入用精盐、味精、白糖、醋、豆豉酱、芝麻酱、豆瓣油、红油、姜米、蒜泥调成的味汁,最后放入酥花仁、酥黄豆,撒上香葱花,即成。特点:造型美观,味道醇厚。
贵州美食荞粉
荞粉是居民、尤其是少男少女最宠爱的小食。它是以荞麦磨浆熬制后做成,浇以腐乳、红油、炸黄豆、脆花生等后搅拌食用。吃一口香辣浓冽,极富刺激。如果是用铜制漏匙拉成细丝,腐乳改为香醋,则称为“醋丝丝”,味道就比较清淡了。
原料:荞粉300克,酥黄豆20克,酸萝卜20克,大头菜粒、炸花生米适量。
调料:红油、麻油、花椒油、酱油、醋、味精、姜汁、蒜水、芜荽、葱花等适量。
制作方法:拌。将荞子去壳,磨成粉加水和适量的明矾水调匀,荞粉与水的比例为1:4,入锅用微火搅熟倒入盆内冷却成荞凉粉,然后将荞凉粉划成小菱形块,摆于盘中成菊花形状,放入酥黄豆、炸花生米、酸萝卜、大头菜、芜荽、葱花等。用小碗放入红油、麻油、花椒油、酱油、醋、姜汁、蒜水、味精等调料兑成汁,淋在荞凉扮上即成。
风味特色:辣香爽口,生津解暑,清凉降火。
技术要领:荞粉与水的比例必须准确,明矾水不能过多。
关于酸荞子怎么弄好吃,酸荞子的做法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